市中区乡村光伏发电项目并网,年供电覆盖20个村,助力乡村振兴
近年来,我国大力推进能源结构调整,积极发展新能源产业。在众多新能源项目中,光伏发电以其清洁、环保、可持续的优势,逐渐成为我国能源领域的重要力量。近日,位于市中区的乡村光伏发电项目成功并网,年供电能力可达20个村,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市中区乡村光伏发电项目位于市中区某乡村,占地面积约100亩。该项目总投资约5000万元,采用先进的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,建设了1.2万千瓦的光伏发电站。项目自2019年启动建设以来,经过近一年的紧张施工,于2020年顺利实现并网发电。
该项目并网后,年供电能力可达2000万千瓦时,能够满足20个乡村的日常用电需求。这不仅有助于改善当地村民的生活质量,降低用电成本,还有利于推动乡村经济发展。
市中区乡村光伏发电项目的成功并网,得益于我国政府对新能源产业的大力支持。近年来,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,鼓励光伏发电等新能源产业发展。市中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,将光伏发电项目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。
在项目实施过程中,市中区相关部门密切配合,为项目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。从土地征用、基础设施建设到设备采购、安装调试,都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和行业标准进行。同时,市中区还注重人才培养和技术引进,确保项目顺利实施。
市中区乡村光伏发电项目的并网,不仅为当地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利,还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。首先,该项目降低了当地村民的用电成本,提高了生活品质。其次,光伏发电项目的建设,带动了当地就业,为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工作机会。此外,该项目还有助于改善乡村环境,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。
在未来的发展中,市中区将继续加大对新能源产业的支持力度,推动更多光伏发电项目落地。同时,市中区还将积极探索光伏发电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,如光伏农业、光伏旅游等,进一步拓宽乡村振兴的路径。
总之,市中区乡村光伏发电项目的并网,标志着我国新能源产业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。在政策的扶持和技术的推动下,新能源产业必将在我国农村地区发挥更大的作用,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。相信在不久的将来,我国农村地区将焕发出更加灿烂的光辉。
- • 内江农科院与川农大携手创新,抗涝玉米新品种亩产突破800公斤
- • 内江创新教育模式,全省首个“5G+VR”教学实验中心正式启用
- • 隆昌稻米区域公用品牌荣获国家认证,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市中区建立村级养老互助中心,关爱留守老人温暖人心
- • 内江乡村手工艺人惊艳国际非遗展,指尖经济崛起展现中国魅力
- • 孟塘里乡愁记忆馆:唤醒乡村文旅新活力,传承乡愁记忆
- • 本土电商直播销售额激增,血橙单品销量突破万单,见证直播带货新纪元
- • 《范长江报道手稿荣登国家记忆遗产,内江档案馆举办特展纪念》
- • 内江沱江流域茶叶产业升级:推广“零化学农药”茶园,有机茶溢价30%
- • “15分钟便民生活圈招商启动,社区经济成投资新风口”
- • 市中区老厂房焕新颜,文创街区吸引百家非遗工作室入驻
- • 市中区建成首个残疾人无障碍示范社区,展现人文关怀新高度
- • 威远县积极推进农村危房改造,筑牢住房安全防线
- • 隆昌夏布绣娘创新非遗工艺,千年技艺闪耀国际时装周舞台
- • 内江扶贫搬迁工作成效显著,36个集中安置点满意度达98%
- • 甜城老街坊“百家宴”开席,邻里共话传统饮食文化
- • 内江与电子科大携手共建“电子信息拔尖创新人才基地班”,共育未来科技精英
- • 内江创新举措,建立节假日停复工调度机制,助力工业企业稳产满产
- • 内江最后一条“悬崖村”通路,天堑变通途:见证历史性跨越
- • 张大千故居AR数字展上线,水墨丹青“对话”元宇宙
- • 威远县丘陵梯田景观入选省级摄影基地,展现农耕文化之美
- • 东兴区“雨露计划”:精准培育技能型新农民,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威远农村电商直播基地助力孵化本土网红,推动乡村振兴新篇章
- • “第一书记”助力内江贫困村,集体收入翻倍喜人成果
- • 桂明家庭农场白乌鱼年产值破百万,电商助农模式在全市推广
- • 成渝双城经济圈再发力:内江签约百亿级新能源项目,绿色能源产业迎来新篇章
- • 内江放大招!外资十条政策助力发展,奖励翻倍吸引外资企业扎堆落户
- • 资中县全力推进撂荒地复耕复种专项行动,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市教育局联合公安部门重拳出击,全力整治校门口交通安全隐患
- • 威远县山区小学开启“自然课堂”,探索生态教育新模式
- • 内江启动“技能内江”计划,助力培养万名技术人才,助力区域经济发展
- • 内江某小学创新教育模式,开设农耕实践课,深化劳动教育内涵
- • 市中区增设普惠性幼儿园,助力缓解幼儿入园难题
- • 学者炮轰内江名人宣传“重男轻女”:女性先驱遭忽视,历史真相亟待澄清
- • “威远非遗——周萝卜制作技艺惊艳亮相国际非遗节”
- • 隆昌市教育系统全面启动“校长职级制”改革,激发管理团队新活力
- • 00后创“名人家族树”APP,内江成基因溯源热门地
- • 威远县农村河道生态治理成效显著,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内江隆昌古宇湖湿地:绿色转型中的乡村振兴新引擎
- • 夜宵江湖:揭秘内江烧烤摊的“烤鼻筋”为何风靡全网?
- • 东兴区秸秆综合利用助力减少环境污染,绿色发展迈出坚实步伐
- • 市中区脱贫村史馆:见证攻坚奋斗历程,传承脱贫精神
- • 留学生返乡创业,短视频助力内江凉粉扬名全球
- • 内江乡村学校营养餐升级,3万余名学生共享健康福祉
- • 资中血橙出口订单量突破1.6万吨,远销全球8个国家和地区,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港澳侨胞捐建“同心水井”,助力解决5万人饮水难题
- • 内江加入成渝农业科创走廊,共建国家级实验室:助力乡村振兴,共筑农业未来
- • 资中县与重庆荣昌携手共建川渝合作产业示范园,共谱区域发展新篇章
- • 资中盘破门武术全球收徒,架起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
- • 资中县农产品溯源系统助力品牌价值提升
- • 沱江航道升级工程启动,内江港吞吐量翻番在望
- • 年产值超10亿!内江黑猪产业迈向全国市场,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内江一季度集中签约42个项目,总投资额创历史新高,经济发展再添新动力
- • “老乡说脱贫”:资中县微视频大赛助力传播正能量
- • 市中区深入推进农技夜校培训,助力新型职业农民成长
- • 内江群众自编脱贫主题川剧,村村建起文化广场
- • 沱江底惊现宋代沉船:满载瓷器,或改写南方贸易史
- • 威远县新建乡镇污水处理站,助力流域生态环境保护
- • 内江全面启动教师心理健康关爱工程,守护全市教职工心灵健康
- • 内江复兴甘蔗榨糖非遗技艺,擦亮“甜城”文化名片
- • 威远穹窿地貌生态旅游区年接待游客突破百万,生态旅游魅力无限
- • 2025年内江市拆迁补偿方案及区域规划解读:政策背景、补偿标准与重点区域分析
- • 隆昌雨坛彩龙舞进商圈,非遗艺术点亮夜间经济新篇章
- • 隆昌市创新举措,推行“交房即交证”,购房者权益再升级
- • 内江农村污水治理成效显著:覆盖率超90%,昔日“臭水沟”变身“景观池”
- • 威远县积极开展地质灾害避险演练,全面提升防灾减灾能力
- • 市中区深入开展校园反欺凌专项行动,创新建立匿名举报平台
- • 市中区脱贫户励志故事巡讲激发内生动力
- • 资中智慧渔场启用物联网技术,水产养殖效率提升50%,引领行业新潮流
- • 市中区“共享菜园”模式创新盘活城郊闲置土地
- • 东兴区电商直播基地助力本土网红品牌矩阵崛起
- • 《范长江报道手稿荣登国家记忆遗产,内江档案馆举办特展致敬历史》
- • 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助力80万农民喝上放心水,水质达标率100%
- • 内江大数据中心签约头部企业,数字经济成新引擎!
- • 内江市全面启动校园安全专项整治行动,排查隐患200余处
- • 生态补偿机制助力内江湿地农业保护区扩容至5万亩,共筑绿色未来
- • “5元吃饱,10元吃好”——内江小吃摊的平民经济学探秘
- • 内江试点“碳汇农业”:农田生态系统价值可量化交易,绿色经济新篇章
- • 内江经开区与乡村携手,共筑农产品加工产业园新篇章
- • 东兴区新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式投入使用,为社区居民提供更优质医疗服务
- • 资中县荣膺“中国鲶鱼之乡”,品牌价值突破50亿元
- • “扶贫车间”进村社,内江留守妇女家门口就业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资中血橙丰收季:线上线下销售两旺,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构建关爱网络,点亮东兴区留守儿童周末课堂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