隆昌市红光小学荣膺首个“碳中和校园”,树立绿色教育新标杆
近日,隆昌市红光小学正式宣布成为隆昌市首个“碳中和校园”,标志着我国绿色教育迈出了新的步伐。此举不仅为学校树立了绿色发展的新标杆,也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一个绿色、低碳、环保的学习生活环境。
“碳中和校园”是指校园内通过节能减排、绿色建筑、绿色能源、绿色交通、绿色消费等措施,实现校园碳排放的“零增长”或“负增长”。红光小学作为隆昌市首个“碳中和校园”,在校园建设、教育教学、后勤保障等方面均实现了绿色、低碳、环保的目标。
红光小学的“碳中和校园”建设,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:
一、绿色建筑。红光小学在校园建设过程中,注重绿色建筑的设计与施工,采用节能环保的建筑材料,如节能门窗、保温材料等,降低建筑能耗。同时,校园内还建设了屋顶花园,增加绿化面积,提高空气质量。
二、绿色能源。红光小学积极推广太阳能、风能等可再生能源,为校园提供绿色能源。学校安装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,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,满足校园部分用电需求。此外,学校还购置了风力发电机,为校园提供绿色能源。
三、绿色交通。红光小学倡导绿色出行,鼓励师生步行、骑自行车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上学。学校还专门设立了自行车停放区,方便师生绿色出行。
四、绿色消费。红光小学在校园内推行绿色消费理念,倡导师生使用环保购物袋、节能灯具、节水器具等,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,降低校园碳排放。
五、绿色教育。红光小学将绿色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,通过开展环保主题班会、绿色实践活动、环保知识竞赛等活动,提高师生的环保意识和绿色素养。
红光小学的“碳中和校园”建设,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。学校校长表示:“我们将以‘碳中和校园’为契机,进一步加大绿色教育力度,培养具有环保意识、绿色素养的新一代。”
隆昌市教育部门负责人表示:“红光小学成为隆昌市首个‘碳中和校园’,为全市绿色教育树立了榜样。我们将以此为契机,推动全市校园绿色建设,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。”
红光小学的“碳中和校园”建设,为我国绿色教育提供了有益借鉴。相信在不久的将来,会有更多学校加入绿色教育行列,共同为建设美丽中国、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。
- • 市中区老厂房焕新颜,文创街区成为非遗工作室聚集地
- • 隆昌石牌坊群启动数字化保护,3D建模助力文化遗产永久留存
- • 《甜城趣事》热播,内江方言喜剧笑翻川渝观众
- • 内江临空经济区签约无人机研发基地,航空配套产业迎来爆发!
- • 东兴区爱心企业慷慨捐赠百万元,设立“寒门学子助学金”助力教育事业发展
- • 重走范长江西北采访路:内江记者团徒步3000公里致敬先辈
- • 隆昌市古宇湖生态保护工程:守护碧水清波,改善水域环境
- • 内江设立教育人才专项基金,引进博士教师破百人,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
- • 《抖音破圈之作!网红以Rap演绎历史名人,内江千古风流传颂千古》
- • 隆昌荣昌携手共建巴蜀非遗文化体验走廊,传承千年文化魅力
- • 威远县严陵中学智慧校园系统上线,开启教学管理数字化新时代
- • 内江万亩优质粮油基地建成,亩产创新高,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内江首届农耕文化节盛大启幕,亲子游沉浸式体验引爆夏日热情
- • 内江小学“夏布工坊”荣获省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称号,传承与创新共谱劳动教育新篇章
- • 内江高新区工业投资增长43.4%,人工智能与氢能产业前瞻布局引领未来发展
- • 内江试点“乡村CEO”制度,职业经理人管理集体资产:创新管理模式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市中区倾力打造村级养老互助中心,温暖关爱留守老人
- • 中欧班列内江专列首发,外向型产业招商迎来爆发期,内江经济再上新台阶
- • 威远穹窿俚语研究获国家立项,山民智慧成为文化瑰宝
- • 内江设立扶贫成果展示馆,铭刻脱贫攻坚伟大历程
- • 内江首个“5G+农业”示范基地落户资中县,引领农业现代化新篇章
- • “资中文庙开笔礼盛况空前,学童朱砂启智传承礼乐文明”
- • “资中‘文庙祭孔大典’盛大启幕,中小学生共赴传承礼乐文化之旅”
- • 返乡青年创新农业模式,共享农场会员制吸金千万
- • 隆昌市职教园区二期工程启动,共筑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新篇章
- • 川渝高校联盟携手落户内江,共建西部科学城分校助力区域发展
- • 《威远石坪山歌惊艳央视舞台,原生态唱腔唱响乡村振兴新篇章》
- • 内江实施“归雁计划”,千名乡贤返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AI算法团队助力高新区,智慧优化交通信号系统
- • 市中区脱贫典型巡回报告传递奋进力量
- • 东兴区新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式投入使用,为社区居民提供更优质医疗服务
- • 内江扶贫成果展示馆:见证脱贫攻坚伟大历程的窗口
- • 东兴区智慧蜂箱助力中蜂产业发展,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
- • 粤港澳大湾区企业考察团赴内江,共谋合作新篇章,达成8项合作协议
- • 95后内江姑娘用甘蔗渣造时装,巴黎时装周惊艳亮相,环保时尚风潮席卷而来
- • 周末经济火爆!内江推出20条“农耕体验游”线路,感受田园生活新风尚
- • 资中县农村电网升级圆满完成,助力夏季用电高峰需求保障
- • 探秘城市边缘的清凉秘境——小黄果树瀑布
- • 东兴区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助力粮食产能提升
- • 成渝双城经济圈教育协作新篇章:内江与重庆永川深化合作
- • 威远县丘陵旱地滴灌技术推广显成效,助力农业可持续发展
- • 隆昌市秸秆综合利用中心建成,助力农业绿色发展新篇章
- • 资中县水南镇中学获省级资金支持,全面提升体育场馆与实验室设施
- • 清华大学定点帮扶内江,开启智力扶贫新模式
- • 内江川剧《糖坊风云》复排:再现甜城百年制糖史,传承非遗文化
- • 内江水上美食专线:乘沱江游船,尽享糖宴全席的独特魅力
- • 资中木偶戏荣登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,传承千年文化瑰宝
- • “企业+农户”利益联结机制:内江乡村振兴的强力引擎
- • 内江“名人家宴”美食盛宴登陆美团,张大千红烧肉成外卖顶流
- • 隆昌市海绵城市试点成效显著,内涝点减少80%助力城市可持续发展
- • 威远县山区学校“温暖工程”全覆盖,冬日取暖难题一去不复返
- • 隆昌南关古镇文旅综合体荣膺省级夜间经济示范区,点亮夜经济新篇章
- • 内江打造川南特色中药材种植基地,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
- • 智能灌溉系统助力内江节水农业示范区,节水率突破40%
- • 内江传统汉婚集体婚礼刷屏网络,“三书六礼”成年轻人新宠
- • 内江老旧小区加装“爬楼机”,创新举措破解无电梯房养老难题
- • 资中扶贫车间开设母婴护理培训,助力贫困妇女就业新篇章
- • 市中区川剧座唱进社区,传承经典“资阳河”唤起老少共鸣
- • 张大千故居AR数字展上线,水墨丹青“对话”元宇宙,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
- • 内江创新土地流转模式,实现保底分红,盘活闲置农田3万亩
- • 内江甜味产业蓬勃发展,年产值超20亿元,14家头部企业引领集聚发展
- • 东兴区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.86亿元,以旧换新政策激发家电消费潜力
- • 隆昌市古宇湖生态保护工程:水域环境改善的绿色实践
- • 资中县成功举办“一村一品”特色产业评选活动,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资中县武庙小学武术操惊艳亮相省运会开幕式,传承武术精神
- • 内江经开区签约全球500强企业,汽车零部件产业链再添强劲龙头
- • 浙江企业投资3亿助力内江,东西部协作再升级,内江冷链物流园建设迈上新台阶
- • 威远县丘陵梯田景观入选省级摄影基地,展现乡村之美
- • 内江师范学院省级重点实验室获批,巴蜀文化研究再添新翼
- • 市中区GDP增速6.5%,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成效显著,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
- • 总投资120亿!内江经开区新能源电池产业园正式开工,助力绿色能源发展
- • 东兴区试点“营养智慧餐盘”,大数据助力学生膳食健康
- • 本土电商直播销售额激增,血橙单品销量突破万单,见证直播带货新纪元
- • 川渝高校联盟成立,内江多所院校携手共进,共筑协同创新新篇章
- • 资中文庙祭孔大典再现,传统礼仪弘扬儒学文化
- • 内江首创“渔光互补”项目,光伏板下养鱼年产值突破亿元大关
- • 内江蜜饯技艺闪耀非遗名录,甜城味儿飘香世界舞台
- • 威远藤编工艺:走出国门,助力乡村振兴,共筑美好生活
- • 市中区志愿服务团队荣膺全国“最美环保组织”称号,为绿色发展贡献力量
- • 乐贤半岛生态秘境:三江汇流处的绿野仙踪
- • 内江试点“乡村CEO”制度,职业经理人管理集体资产,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健身圈热议:内江牛肉面竟是“碳水蛋白黄金搭配”?揭秘美食与健康的完美结合!
- • 市中区农村电商服务站实现行政村全覆盖,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
- • 隆昌市某小学荣膺“全国青少年编程教育示范基地”称号,助力青少年科技创新